昔日高考狀元為何刺殺無辜同學?——成都大學生因“醜”殺人被咖啡機判死緩始末
  新華網成都2月28日電 (記者李倩薇、許茹)28日,房屋出租曾轟動一時的“大學生因醜殺人”案在開庭重審一年後塵埃落定: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曾世傑死刑,緩期2年執行,剝奪政治權利終身,並對其限制減刑。曾世傑當庭表示不上訴。
  這個曾經的高考狀元,為何將刺刀捅向素製冰機維修不相識的同校同學?
  為相貌自卑殺人,他有烤肉精神病嗎?
  2010年3月30日晚,曾經的縣高考狀元婚禮顧問、四川大學大二學生曾世傑,在江安校區明遠湖邊將1名同校女生殺死,另刺傷2名男生。
  事後,經多方調查和曾世傑自己交代,他與受害者並不認識,只是進入大學後,認為遭到周圍同學歧視,又因容貌遭到別人嘲笑,最終出手殺人。
  曾世傑說,案發當晚,同宿舍室友在客廳里看小品時捧腹大笑,“我覺得他們是在笑我,頓時心中產生了極度的煩躁與怨恨,於是莫名其妙地帶上刀沖了出去……”
  2010年9月3日,成都中院第一次開庭審理,當審判長問曾世傑為何會因為沒有根據的猜測而殺人時,曾世傑說:“我懷疑我有精神病。”
  曾世傑的母親在2005年離家出走後溺水身亡,後經法醫鑒定曾的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;他的大舅以及表哥都有精神病史,他也一直懷疑自己患有精神病,但此前從未做過檢查。在這次審判中他請求法院為他做精神病鑒定。
  同年12月3日,成都蓉城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認為,曾世傑在作案時無精神障礙,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,應當對其行為負責。2010年12月,成都中院一審判決曾世傑死刑,剝奪政治權利終身。2012年3月,四川省高院作出裁定:撤銷死刑判決,發回重審。2013年1月11日,成都中院重新開庭審理,未當庭宣判。
  自稱“跟馬加爵的經歷很像”,村民曾為其捐款賠償受害人
  曾世傑來自四川涼山彞族自治州的農村家庭,家境貧寒,但他成績非常好,曾被周圍人認為是天才少年,2008年他在高考中不負眾望地奪取了縣高考狀元的頭銜,並被四川大學錄取。
  “然而進入大學,突然來到大城市後,曾世傑的心理落差很大。對自己相貌的自卑、家庭經濟和學習上的困難,讓他逐漸陷入偏執,但卻沒能尋求到別人幫助。”作為曾世傑的辯護律師,四川某律師事務所姚飛表示,“他是可惡,但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。”
  家境的貧窮和母親的去世,讓曾世傑非常自卑內向,但又自尊心很強。從讀大一的時候,他就覺得周圍的同學看不起他,“別人一直笑我醜,我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,”曾世傑曾經這樣對姚飛說:“我覺得我跟馬加爵的經歷很像。”
  對於此前作為律師辯護焦點的曾世傑精神疾病問題,此次法院判決中並未提及,而2010年出具的司法鑒定內容認為曾在作案時並無精神障礙。
  此次法院審理認為,“曾世傑的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,應依法嚴懲。鑒於曾世傑有坦白情節,認罪悔罪態度較好,且該案重審期間,曾的親屬在經濟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進行賠付,綜合考慮相關情節因素,最終,法院對曾世傑作出死緩判決。”
  “此次判決,顯示了法院在死刑判決中的慎重。”姚飛表示,曾世傑及其家人在案發後的積極賠付也是法院量刑的重要依據。
  姚飛稱,曾世傑老家的200多名村民,曾在出事後自願為其捐款,賠償受害人的民事部分損失,“從皺巴巴的20元、30元到200元,總共湊了一萬七千元。鄉親們為他感到很可惜。”
  “他太缺乏愛了,但他同時也把困難無限放大了”
  近年來,大學生傷人殺人案頻發:2004年2月,雲南大學的馬加爵殺害四名同學後出逃,當年6月被執行死刑;2010年10月,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駕車撞人後,連刺八刀致傷者死亡,半年後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;2013年4月,復旦大學林森浩,將劇毒化學物品投入飲用水中,致室友黃洋死亡,今年2月一審被判死刑。是什麼讓“故意殺人”的惡性事件一再在校園上演?
  在向法庭遞交的陳述書中,曾世傑寫道:“自己上大學後因為相貌、經濟方面原因受到很多人的嘲笑與歧視,加之性格內向,遇到什麼事都愛憋在心裡,時間長了以後,產生了特別強烈的抑鬱感與自卑心理。後來嚴重到感覺所有人看我的眼神、與我交談時的表情,都是在取笑我。”
  “從內心我很同情他,他太缺乏愛了。但他同時也把困難無限放大了。”姚飛說,他最大的感覺就是惋惜。
  然而惋惜並不能換回無辜逝去的生命,一次次的事件是對大學生“心理關註”缺失的一種拷問。
  調查顯示,目前大多數高校按教育部有關規定,開設了心理咨詢中心和心理教育課程,然而多數沒有落到實處,沒有產生實際效果,形同虛設。而許多家長,特別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,只關心學習成績,很少與孩子進行心理交流和疏導,這也是誘發一系列大學生犯罪案件的重要原因。
 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偉表示,目前高校普遍比較關心大學生就業等“看得見”的問題,然而大學生的精神衛生是“看不見”的,如何提前發現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,並對其進行科學健康的心理疏導,是當下一個嚴肅的社會課題,這需要家庭、學校及社會的密切關註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16erfh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